到轄區學校開展法治宣傳。
□ 通訊員 劉余 文/圖
最非凡的成功,不是超越別人,而是戰勝自己;最可貴的堅持,不是久經磨難,而是永葆初心。這是紅塔公安分局大營街派出所社區民警普文兵的座右銘。
從警23年,普文兵從一名思維敏捷、雷厲風行的辦案能手逐漸成長為調解糾紛的能手、基層治理的行家和群眾信賴的知心大哥。不論崗位、職務如何變化,不變的是他從警的初心和為民服務的情懷。
扎根社區,基礎工作做得牢
普文兵是大營街街道師旗社區的社區民警,轄區常住人口3811人、流動人口2610人,重點單位6家。從崗位調整為社區民警那天起,普文兵就說:“社區民警就該在社區待著,要不然怎么能清楚了解社區的情況!
為盡快熟悉轄區情況,普文兵把自己當作社區的一員,進社區、走企業、訪商鋪,用腳步丈量社區的大街小巷。轄區每家每戶的大門他都敲過,一次敲不開敲兩次,兩次敲不開敲三次,直到敲開為止。打過照面,一回生兩回熟,就是街坊鄰居了。每走訪一戶,普文兵都會給群眾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經過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普文兵對轄區的人口信息、行業信息采集率達90%,數據準確率95%以上。
為有效防范轄區發生各類案事件,普文兵積極爭取社區支持,發動社區治保力量組建夜間巡邏隊。他指導帶領夜間巡邏隊對轄區人員聚集區域、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開展夜間巡邏值守,師旗社區發案率逐年下降,群眾安全感幸福感逐年提升。
改革創新,社區治理有妙招
為有效解決基層社會治理這一難題,普文兵帶著問題與社區領導、群眾反復研究,借助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多網合一”體系和“共治通”App,探索建立社區基層黨建引領下的網格化管理服務新體系。
近年來,隨著大營街“幸福小鎮”項目的落地,大量流動人口涌入師旗、甸苴等社區,師旗社區的流動人口管理及治安防范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普文兵積極落實社區治理“三室合一”警務模式和“雪亮工程”項目,激發示范村基層治理潛能。以社區黨總支為主心骨,以黨支部為支撐,黨支部成員為主要力量,采取領導包保成員、成員包保到戶的架構開展信息采集、隱患排查、糾紛調解等基層治理工作,形成了“支部統領、包干負責、包保到戶、齊抓共管”的社會治安聯防工作模式。在普文兵奔走呼吁和基層治理領導小組的共同努力下,在社區重點路段、重點區域、盲點盲區新安裝視頻監控35個,構筑了重點區域全覆蓋、社區街巷全連貫的“天網”防線。連續三年,師旗社區無重特大事件發生,是大營街街道發案最少的基層社區,成為大營街街道社區警務和基層治理的實戰樣板。
心系群眾,點滴小事暖民心
普文兵常說:“社區警務工作大部分時候面對的是家長里短的瑣碎小事,但對當事人來說是關系切身利益的大事,不能有絲毫懈怠!
除了和社區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互動外,微信群也是普文兵和群眾日常交流的陣地。普文兵在 手機里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社區網格群、小組群、企業群、出租房屋群等,群眾在群里反映的深夜噪聲擾民、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線索舉報等問題,普文兵都及時跟進回復處理。2021年,普文兵通過微信群化解各類矛盾糾紛70余起,為群眾答疑360余次,開展安全防范宣傳50余次,受理舉報線索12起,讓微信群成為社區宣傳工作的“喊話器”、服務便民的“愛心橋”,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普文兵有一本工作日記,里面記錄了許多“家長里短”的事:朱某最近有精神疾病發病跡象,上午要去做家屬工作;楊大叔家和李大嬸家宅基地糾紛第三次調解;401的施某總是把車停在過道里攔著過往人員通行;小高家父親殘疾、妹妹讀書,要想辦法幫一幫……每做完一件事,他就會打個“√”。
“朱某家的低保申請批下來了,服刑歸來的鄒某重新就業了,這是我最近最高興的事!逼瘴谋χf。
心思敏捷,偵查破案好幫手
在干社區民警之前,普文兵曾在經偵、刑偵等偵查崗位工作18年,案件研判、法律法規他都非常熟悉。
成為社區民警后,普文兵將自己偵查崗位上的實踐經驗融入日常案件防范和法律宣傳工作中,在派出所案件辦理中發揮著老偵查員“傳、幫、帶”的作用。在接處警工作之余,同事們經?匆娖瘴谋粋人坐在綜合指揮室,分析警情規律,開展視頻追蹤和可疑信息研判。2021年9月,一名群眾報警稱,停放在大營街農貿市場附近的電動車被盜。接警后,普文兵憑借一名老偵查員的經驗和細心的觀察、走訪,快速鎖定嫌疑人的落腳點,3小時內將嫌疑人成功抓獲,及時為受害人挽回了損失。